基于PacketTracer的IPv6綜合路由實驗
論文摘要:針對ipv6尋址及其路由技術未能在學校實驗網絡中大規模部署,提出運用packettracer提供的虛擬仿真平臺進行實驗教學設計,解決專業教學需求與實驗室建設之間供需的規模性矛盾。本文在介紹了ipv6尋址技術及主要路由協議的仿真實現基礎上,重點探討多種ipv6路由協議之間的重分發,給出了一種綜合的實驗教學方案。 關鍵詞:ipv6路由,packettracer,路由重分發,實驗教學設計 0引言 針對教育部“卓越計劃”中提出的培養工程實踐人才的重大改革計劃,解決高等教育中的重“學”輕“術”問題,需要加強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工程訓練,著重培養其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課程設置、特別是實驗環節,更應以行業技術趨勢為標桿設置實驗內容。本文針對ipv6技術在計算機、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等專業諸多課程中的需求,設計了基于packettracer平臺的ipv6綜合路由實驗,解決了校內實際網絡無法提供的規模性實驗條件,學生也得到了較好的工程鍛煉。 1ipv6路由技術 ipv6常用的路由包括靜態路由、ripng和ospfv3,文獻單獨就ipv6靜態路由給出了一種實驗設計方案,文獻單獨就ripng協議給出了一種實驗設計方案,文獻單獨就ospfv3協議給出了一種實驗設計方案。 路由重分發是將一種路由協議的rib(路由信息庫)中的信息加載到另一種路由協議的rib。當一個自制系統中運行多種路由協議時,可以使用路由重分發、而不需要對原先的網絡配置有大的改動。 實驗設計方案中,雖然考慮到了多種ipv6路由協議,但未能考慮多種協議生成的路由之間重分發問題。本文將在后面的內容依次配置ipv6靜態路由、ripng協議、ospfv3協議,并就它們之間如何進行重分發、以及重分發中的一些難點進行討論。 2實驗設計 2.1實驗目的和實驗條件 實驗目的:在掌握ipv6協議基本配置和路由協議配置的基礎上,掌握ipv6路由重分發配置。 實驗條件:思科系統的packettracer被應用在廣域網分組交換實驗仿真中,本文將通過它和其提供的數據包捕捉等功能,實施并驗證ipv6路由重分發實驗內容。 2.2實驗場景及拓撲 實驗場景以校園網為背景,該校園網在不同區域使用了不同的ipv6路由協議,現要求用最小代價完成不同路由協議之間的互操作。 實驗拓撲如圖1所示,共有5臺路由器。其中router0與router1之間利用ipv6靜態路由尋址,router0與router2之間利用ripng尋址,router0、router3、以及router4三臺路由器之間通過ospfv3尋址,其中router0與router3之間的子網劃屬于區域0、即核心區域;router4的兩個直連子網劃屬于區域1、即非核心區域。 2.5實驗結果與分析 經過路由重分發后,router2和router3獲得了與router0一致的路由信息,圖4顯示的是路由重分發后router2的路由表。 通過以上步驟的配置和驗證,整個實驗拓撲中各個子網間相互可達。 3結語 通過在packettracer中構建實驗場景完成實驗內容,不僅能夠有效解決實際實驗室條件與實驗內容之間的規模性矛盾,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ipv6作為互聯網下一代尋址技術,相關內容在高校的教學和實驗過程中的普及還相當有限,在實際的環境中進行實驗教學,往往還會收到其它因素干擾而重點失焦。ipv6技術作為internet網絡層的下一代標準,其相關規范和技術還在不斷的擴充和完善,因此規劃合理的實驗教學設計能夠為學生實踐相關內容找到切入點。最后,通過本文所提供的ipv6綜合路由實驗,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相關原理和實踐方法,極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