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實驗學開題報告格式最新范文
論文堡
日期:2023-11-18 20:12:14
點擊:1050

本文是一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體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論文堡為大家推薦一篇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
1、選題意義和背景。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疾病譜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由以前主要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傳染病,改變為當今的主要由社會和心理因素引發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腦血管病,心臟病和腫瘤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威脅人類生命和健康最嚴重的三大類疾病。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壽命的延長,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出現,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占到較高的比例。在我國疾病譜中,因腦血管病而死亡者數年來均占首位,死亡率較高,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如早期得不到及時診斷和充分有效的治療,極容易致患者死亡或殘疾,給社會帶來巨大負擔,為家庭帶來極大痛苦。而腦出血中其中,發生在基底節的殼核和內囊區,而殼核出血也常侵入內囊,并以內囊損害的體征為突出表現。故而研究內囊出血后神經機能動態變化對臨床治療及對其預后的預測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目前國內外就內囊出血的研究已引起重視,但缺乏系統性,而對內囊出血后導致的神經機能的動態變化的研究還比較少。短潛伏期體感誘發電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 ( sisep )由于很少受意識狀態的影響,而且各成分發生源相對明確,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 本研究準確的建立了家兔內囊出血的模型,進一步計測了家兔內囊出血前后刺激脛后神經得到的slsep,通過比較內囊出血前后slsep多種指標的變化來反應內囊出血前后神經功能的受損情況,同時對家兔記錄點與刺激點之間距離與slsep潛伏期的關系進行了回歸分析,計測分析了內囊出血前后自發腦電活動(spontaneous electrical activity of brain. seab)的變化。本實驗系統的研究了內囊出血后出現的一系列神經電生理的變化,從slsep和seab變化的角度來評價內囊出血前后神經功能變化的情況,以期為臨床診斷和治療內囊出血,評價神經機能受損情況及對患者預后預測方面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3、參考文獻。
[1l王維治。主編。神經病學。第四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42-145.
[2]cheung rt, zou ly use of orginial modified, or new intracercbral hemorrhage score to predict mortality and morbility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troke. 2003, 34: 1717-1722.
[3]dennis ms. outcome after brain hemorrhage. cerebrovasc dis.2003, 16 (suppl 1):9-13.
[4]柏樹令。主編。系統解剖學。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72-373.
[5]donzelli s, marinkovic l, brigante o, et al. territories of the perforating (lenticulostriate) branches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urg radiol anat 1998,20: 293.
[6]徐濤,顧斌賢,田恒利等。腦墓底出血區核豆紋動脈超微結構研究。上海醫學2000, 23(6):374-375.
[7]韓仲巖。主編。實用腦血管病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187-188.
[8]潘映輻。臨床誘發電位學。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9]藍麗康,陳笑琳等。橋腦梗死所致純感覺障礙患者的臨床特征和休感誘發電位分析。臨床神經電生理學雜志,2003,12(1):33,35.
[10] sawyer ch, everett jw, green. t7re rabbit diencephalo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 j comp neurol. 1954 dec; 101(3):801-824.
[11]盧振東卞編。常用實驗動物腦立體定向圖譜。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2]yang gy, betz al, jenkins a. effects of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in edema, blood flow and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in rats. j neurosurg. 1994 jul;81(1):93-102.
4、論文提綱。
略縮詞語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果
討論
結論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1)家兔內囊出血模型的制備:麻醉家兔,固定于兔腦立體定位儀上。根據兔腦立體定位圖譜,利用定位儀確定家兔內囊后肢位置,于定位點利用牙科鉆施行顱骨打孔術,利用微量注射器在內囊位置注入家兔自體動脈血o.smi,建立家兔內囊出血的動物模型。
(2)家兔內囊出血前后體感誘發電位的計測:利用兔腦立休定位儀,確定家兔下肢在大腦皮層的感覺投射區的位置為誘發電位記錄點的位置,于定位點實施顱骨打孔術,分離下肢脛后神經,將記錄電極,參考電極,接地電極及刺激電極連接好,接通rm-6240b型生物信號采集系統,分別計測家兔內囊出血前后的誘發電位。
(3)家兔內囊出血前后自發腦電活動的計測:確定家兔下肢在大腦皮層的感覺投射區的位置為家兔自發腦電活動記錄點的位置,于定位點實施顱骨打孔術,將銀球記錄電極固定于記錄點處,與腦膜緊密接觸,連接好記錄、參考、接地電極,接通rm - 6240b型生物信號采集系統,分別計測家兔內囊出血前后的自發腦電活動。
(4)家兔記錄點與刺激點之間距離與體感誘發電位潛伏期關系的計測:利用皮尺測量家兔記錄點與刺激點之間距離,利用分析軟件對誘發電位p1, n2波的峰潛伏期進行測量。
(5)家兔內囊出血后腦組織大體病理標本的制備及出血前后腦組織病理形態學的觀察:內囊出血造模成功后,將家兔大腦取出,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取家兔內囊區域腦組織經he染色,光鏡下觀察其病理形態學的改變。
(6)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家兔內囊出血前后的誘發電位和自發腦電活動的變化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及多個樣本均數間的多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家兔記錄點與刺激點之間距離與體感誘發電位潛伏期關系的分析采用直線回歸方程的方法進行分析。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這種模型是利用高血壓動物自然發病建立的,此法近似于人類在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基礎上發生的腦出血,適合于研究高血壓性腦出血的病因學和發病機理。 1974年用遺傳學方法培育出易卒中型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sp), shrsp被認為是目前研究高血壓動脈硬化腦卒中的較理想的動物模型,是采用遺傳性方法經多年多代近交繁育建立,一般在出生后血壓隨年齡升高,三月齡后會逐漸出現腦、心、腎等氣質性損害。但它有嚴格的遺傳局限性,飼養困難,易變種或斷種。其卒中類型無法控制,發生腦出血時,其出血量不易控制,出血區域無法選擇。以及價格昂貴,來源困難等均限制了其在實驗性內囊出血模型研究中的應用。
7、預期的結果。
(1)采用家兔腦立體定向技術和自體動脈血腦內注入的方法可以成功的復制出準確的家兔內囊后肢出血的動物模型。
(2)本次sep的實驗結果表明我們制備了準確的內囊出血動物模型,sep是評價內囊出血模型方便、經濟、準確而且無創的指標。sep潛伏期及波幅的變化可能與出血后血腫的占位效應及血腫影響感覺神經傳導通路從而導致體感傳入沖動在丘腦至皮層及皮層間的傳導延緩有關。實驗結果同時提示我們,sep可以對內囊出血后不同時期的神經系統功能狀況進行評估,對臨床上判斷內囊出血后神經功能受損情況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對指導臨床腦出血患者的治療,對預測腦出血患者的轉歸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3)eeg可以反映內囊出血后不同時期的神經系統功能受損情況,對臨床上判斷內囊出血后神經功能受損情況有一定參考價值。
(4)家兔記錄點與刺激點之間距離與體感誘發電位pl, n2波的峰潛伏期之間的關系的回歸方程可對判斷正常家兔潛伏期的正常與否及神經功能狀況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相關文章
法學論文新增
法學論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