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景區風景建筑群的空間構成研究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
每個風景名勝區的營建,都可以說是人文與自然的一次對話,它的規劃設計都是對當地自然環境及其人文環境的一次整合。從另一個角度講,人們對風景名勝區的營建,也是對當地風景名勝區各種資源的一次重新定位、重新整合。這個定位、這種整合同時也要看規劃設計負責人員及其當地人民政府等對其風景資源的價值取向與定位。我們從一些已經開發實施的風景名勝區來看,確實有大量優秀的風景建筑的設計作品出現在其中,成為其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在現今風景名勝區的開發利用過程中,也依然存在著許多風景建筑不能與風景環境很好的融合,缺乏對建筑與自然之間空間關系的理解,導致了一些與自然風景環境格格不入、甚至破壞自然環境的風景建筑的產生。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是自然和人文、歷史和現代和諧相融的杰作,江湖溪澗、峰巖洞壑等自然因素與歷史遺存交融一體,100 多個風景名勝點散布其中,歷來享有“勝甲寰中”的盛譽。其景區內諸多風景建筑的規劃布局,以及與自然風景環境之間的有機結合,是我們在風景區規劃相關工作過程中值得研究和參考的典型實例。首先,西湖風景名勝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山水風景環境,風景建筑在建設的同時,景區內存在的云山湖水也同時成為風景建筑環境的一部分,這種風景建筑與自然之間空間關系的成功處理是我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典范;其次,在 20 世紀 80 年代開始的一系列風景名勝區風景建筑的恢復與修復工作中,杭州西湖景區在對一些旅游服務設施的興建采取了科學的態度,在對名勝古跡的修復保護工作上保持了極高的品味和精湛的技藝,這在現今看來也是少數風景區所能夠做到的。
1.2 研究內容及相關概念的界定
1.2.1 研究對象
風景區的主要功能是人與自然的精神關系,風景建筑是其功能的集中體現。杭州西湖風景建筑及其組群,是與園林一起經過了長期不斷的歷史磨練,進而形成了與山水環境緊密融合的總體特征。這種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高度融合,能夠反映重要的自然變化過程和重大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通常是表現在風景與建筑之間的關系上;而這種風景與建筑之間的關系通常又是通過兩者之間的空間構成關系來體現的。
本文以杭州西湖景區山水風景環境中的風景建筑為研究對象,把杭州西湖山水風景環境的基本形態研究作為理論鋪墊,對風景建筑群的布局形態和空間構成進行解構,再重新對風景建筑群與風景環境之間的空間關系進行整體化建構,并從杭州西湖風景建筑群的整體架構上簡要的概括出它的成功與借鑒之處。
................
2 杭州西湖空間格局下風景建筑群的演變發展
風景名勝區的建設者在對風景區進行規劃或者修編時,從風景區的整個大環境出發進而獲得對風景區內風景資源的整體性認識,這是十分必要的一項工作。風景區的環境包括自然風景環境和社會人文環境兩大類。但其風景區環境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往往是難以分割開來的,它們是風景區內的實體與觀念形態的綜合體,自然風景資源和歷史文物資源都很豐富。當然,在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融合的過程中,風景建筑及其組群在風景區總體環境中的地位,是能否正確處理風景區建筑與環境之間關系的根本標準。這種風景建筑與環境之間的總體關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風景區建筑的環境屬性。
現今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建設,既突出西湖風景的獨特性,又著眼與地方特色相協調的整體性。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以湖為主體,由大量喬灌木組成疏落有致、大小不同的空間;以植物造景為主,季相變化豐富,輔以亭、臺、樓、閣、廊、榭、橋、汀。園林布局借真山真水、歷史文化、神話傳說,把山外有山、湖中有湖、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風光,點綴得淋漓致。在近千年的文明與文化發展影響下,西湖山水與堤島、橋涵、亭臺、樓閣等多種人工作品交融滲透,共同構成了西湖景觀山水優美、人文薈萃、內涵豐富的顯著價值。
2.1 西湖風景建筑賴以生存的基本空間環境
杭州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西湖風景名勝區”或“風景區”),它與杭州城區緊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關系。西湖風景名勝區具有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水乳交融的特征。它秀麗清雅的江南自然景觀,是自然山水美學中的典范;并且它還具有與自然景觀交融一體、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在這里,我們不妨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于 1999 年發布的《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gb 50298-1999)中的風景資源分類表,對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的風景資源進行一下大致的分類。
此外,從西湖風景區的發展歷史上,我們也可以看到:自唐朝(公元 618-907年)起,它的美麗就為眾多的作家和藝術家所稱頌,眾多寺廟、寶塔、亭臺樓閣、花園、還有觀賞樹木和人工景觀渾然天成,它們使堤、島、山坡得到了提升,使西湖變得更加美麗;西湖的主要人工元素——兩堤三島是在 9 世紀到 12 世紀間經多次疏浚而形成的;自南宋(13 世紀)起,西湖十景被認為是“天人合一”最理想最經典的景觀體現。西湖山水美麗,文化豐厚,人文歷史、園林精品與自然山水完美交融是西湖風景區最基本的特征
..................
3 杭州西湖景區風景建筑群的空間布局
3.1 西湖景區山地地段風景建筑的群體布局形態
...........................
3.2 西湖景區濱水地段風景建筑的群體布局形態
...........................
3.3 西湖景區其他地段風景建筑的群體布局形態
...........................
4 杭州西湖景區風景建筑群的空間構成機制
4.1 山地地段風景建筑群的空間結構模式
.................................
4.2 濱水地段風景建筑群的空間結構模式
.................................
4.3 依附于巖洞而建的風景建筑組群空間
.................................
4.4 綜合地貌下的風景建筑群空間
.......................................
5 杭州西湖景區風景建筑群空間的整體化建構
5.1 西湖風景建筑群空間的構成特色
....................................
5.2 西湖風景建筑群與自然環境的空間關系
...............................
5.3 西湖風景建筑群空間的精神文化體現
.................................
結語
隨著世界遺產文化景觀逐漸引起更多的關注,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在 2011 年 6 月 24 日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 35 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新的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文化景觀的一個杰出典范,它極為清晰地展現了中國景觀的美學思想,時至今日,其核心要素仍然能夠激發人們“寄情山水”的情懷。這其中,西湖山水間的風景建筑及其群體的組合無疑是西湖文化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本文對西湖風景建筑群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論是西湖的山地地段、濱水地段還是其他特殊地段的空間環境下,傳統風景建筑的群體組合都呈現出較為豐富和綜合的布局形態和空間類型,它們更強調與山水環境的相互融合。諸多復雜情況下的風景建筑群也往往通過多種類型的空間布局方法來凸顯其綜合地貌下的風景環境優勢。
建筑物,不僅在空間組合、平面布局上要符合使用要求,還要處理好立面造型的主次關系,處理好群體的輪廊、明暗、色調的對比變化關系等。西湖風景建筑的群體營造運用一系列的對比手法達到主景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即使是建筑群體的內部也通過一系列布局手法凸顯主體建筑、協調次要建筑,避免喧賓奪主、破壞大自然的美好景觀。當然,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如山體平緩,景區開闊;或者是在相對靜止的水面上的島嶼等情況下,會出現風景建筑超越自然環境而呈現出對該地段環境具有一定支配性的現象,這些風景建筑往往是通過其自身的豎向造型來增加了山水環境的氣勢,這種特殊情況是并存的。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