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對旅游者推薦意愿的影響探討

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對旅游者推薦意愿的影響探討 --以寬窄巷子為例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歷史文化街區是文化遺產旅游消費的主要場所
旅游管理論文怎么寫
20世紀,文化商品化的興起引起了人們對文化遺產關注,并觸發了相應的旅游活動,文化遺產旅游熱潮席卷中西方國家。在文化遺產旅游的大背景下,作為擁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和豐富旅游資源的歷史文化街區,迅速發展為文化遺產旅游的一種重要體驗方式。并且,消費主義意識形態的擴散和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國內外出游玩人們的旅游需求升級,呈現多樣性、參與性和知識性特點,而歷史文化街區作為特殊的文化消費和旅游觀光的實踐場所,具有全方位、高品質、差異化和體驗性高的特點,備受當地居民和外來旅游者的青睞。
1.1.2 商業化開發成為歷史文化街區開發利用的主要方式
城市化進程使大部分城市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城市化,城市面貌頃刻改變,傳統城市生活印記消失。人類越是現代化,越會想通過回顧舊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來識別和理解自己或回憶過去。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地方傳統文化的承載者和繼承者,既是一座城市歷史變遷的見證,也是一座城市特色文化的呈現。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城市消費的提升和擴容提質需求的增加,全國范圍內興起歷史文化街區商業化開發的浪潮,一些歷史文化街區逐漸被改造成城市內的熱門旅游景點。一方面,歷史文化街區商業化開發將街區內潛在旅游資源和街區的商業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和發揮歷史文化街區傳統的空間價值和作用,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和精神需要;另一方面,歷史文化街區商業開發給當地居民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當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地區經濟的發展。
...............................
1.2 研究意義
1.2.1 理論意義
我國歷史文化街區蘊含的文化博大精深,眾多城市將當地的歷史文化街區作為旅游發展的重要資源。然而從現有的國內外文獻來看,學者們對文化遺產地旅游商業化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量化研究的文獻較少,單獨研究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的文獻也比較少。此外,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開發對旅游者推薦意愿的影響究竟是積極促進作用還是消極抑制作用,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一致意見。因此,本研究將通過實地調研,運用實證研究方法,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與旅游者真實性感知和推薦意愿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豐富游客視角下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研究,以期補充現有研究的不足。
1.2.2 實踐意義
歷史文化街區要實現旅游發展首要面臨的就是旅游商業化問題。從實踐的角度看,對于旅游經營管理者來說,深刻認識游客對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的感知及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研究從旅游者視角出發,從需求方角度探索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及其與游客推薦意愿之間的關系。研究成果利于旅游經營管理者了解游客對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的認知,正確看待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從而以科學合理的方法開發歷史文化街區,實現歷史文化街區的旅游可持續發展。
........................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 理論基礎
2.1.1 s-o-r理論
s(stimulus)- o(organism) – r(responses)理論又稱作刺激-反應理論,是一種消費者行為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類的行為可以被分成刺激,機體認知和反應三個部分。基于sor范式,外界環境刺激可以引起個體的內部組織狀態的變化,形成個人的認知與情緒反應,從而做出相應的響應行為。sor理論模型最初被環境心理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隨后被應用到旅游領域。mehrabian(1974) 借用s-o-r理論探討旅游景觀的影響,發西安旅游目的地氛圍(外界環境刺激)引起了游客情感喚醒(機體認知),進而影響游客閾值體驗(反應)。旅游活動的開展是游客不斷在旅游目的地接受刺激的過程,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受到外界環境刺激后,在大腦中形成一系列反應,進而做出相應的旅游決策。
2.1.2 適度理論
適度理論來源于哲學領域。唯物辯證法認為,度指的是客觀事物保持質與量的限度,是和事物質相統一的限量。度通常又稱作臨界點,臨界點也是是事物由量變進入質變或者由一種質轉換為另一種質的轉折點。度是事物存在的界限,倘若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沒有達到界限,則認為事物處于“不及”的狀態,一旦超過了度的話,則稱事物處于“過”的狀態,過與不及都屬于失度范疇。而“最好”、“理想”、“最優”和“最佳水平”則屬于適度范疇。從哲學上講,適度是存在的,是對客觀度的認識。若人們正確的認識和把握了事物本身的“最佳比例關系”,即是理想的、最佳的認識。適度的實質是人們的主觀認識與事物的客觀規律相統一 。
適度理論經常被應用于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在旅游研究領域,適度理論常被用于指導目的地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建設。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遵循一定的度,旅游目的地商業化要有一個適度的規模。超過“度”時,旅游目的地便走向過度旅游商業化,從而造成資源浪費,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沉默,但當旅游目的地的商業化規模處于不及狀態時,又難以滿足旅游者的需求
................................
2.2 歷史文化街區研究
2.2.1 歷史文化街區概念界定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經濟開始復蘇,城市開始住宅擴建,掀起了大規模的“推到式重建”活動。大規模的推導式重建導致許多歷史文化街區遭到破壞,一些學者將此稱為“第二次破壞” 。從那時起,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更新成為學者們十分關注的話題。1985年,我國政府對歷史性傳統街區做出定義。隨后國內關于歷史文化街區的定義經歷了從歷史性傳統街區到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再到歷史文化街區的演變。本研究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定義沿用2008年文件內容,認為歷史文化街區是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并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并選擇成都寬窄巷子歷史文化街區作為研究案例地,其行政區域下屬成都市青羊區。
2.2.2 歷史文化街區相關研究
西方率先開始城市化進程,因而比我國更早關注城市化進程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問題。簡﹒雅各布(2006)對二戰后大規模“推倒式”重建活動中的盲目改造行為提出尖銳批判,并指出城市化進程應考慮城市的多樣性,而不是僅僅受制于形體規劃。亞歷山大(1975)指出在城市化進程中應嚴格控制歷史文化街區新建筑物的數量,避免歷史文化街區的原始風貌遭到破壞。關于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問題逐漸進入學者們的視野。20世紀80年代,可持續發展思想的興起引起了國外學者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更新問題的廣泛討論。與國外學者較早開展歷史文化街區研究不同,受我國國情影響,國內學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逐漸進行歷史文化街區研究,其研究內容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國外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思想和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影響。國內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延長街區現有建筑物的有效壽命和平衡街區內社會活動、環境建筑物、空間結構和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吳良鏞教授提出“有機更新”理論,指出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改造應將其置于城市整體發展的環境中,改造過程應該順應城市肌理,循序漸進。鄭利軍提出“動態保護模式”,他認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模式需隨著周邊環境的改變進行適度調整。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過程是動態的,需要置于周邊環境不斷變更的背景中思考,而不是將其獨立于周邊環境之外,沿用一個保護策略。總的來說,保護完好的歷史文化街區,具有規模性的傳統建筑群和文化環境,既能夠體現當地的傳統文化,也能夠滿足現代人休閑觀光的需求。
......................................
第3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案例地
3.1.1 寬窄巷子概況
............................
3.1.2 寬窄巷子商業業態類型
........................
第4章 預調研分析
4.1 問卷的設計
..............................
4.2 量表的選取
.........................
第5章 正式調研與數據分析
5.1 正式問卷發放與回收
本研究正式調研地為成都寬窄巷子,調研對象為寬窄巷子游客,于2021年7月25日至2021年9月30日通過線下線上發放問卷兩種方式進行。其中2021年7月25日-2021年7月31日前往寬窄巷子,對街區的商業業態進行調研,并觀察寬窄巷子的客流量峰值時間段。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在寬窄巷子進行發放。受疫情影響,寬窄巷子游客量減少,因而線下問卷發放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周五17:00至21:00 、周六全天和周日全天。線上問卷發放于2021年9月15至2021年9月30日,主要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和qq群進行。正式調研共發放問卷389份,回收問卷371份,收回的有效問卷共327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8.1%。
5.2 樣本描述
............................
旅游管理論文參考
................................
第6章 研究結論與討論
6.1 研究結論
6.1.1 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的影響效應
文化遺產旅游本質上也是一種商業活動。在現實中,我們很容易發現繁榮的遺產旅游目的地通常商業化程度較高,而那些保持原始或旅游發展較低的遺產遺址游客卻很少。雖然商業化程度的降低意味著更接近原真性和真實性,但它往往不能滿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之外的其他需求,更不用說游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對于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適度旅游商業化可以豐富旅游產品的多樣性,營造更真實的旅游體驗氛圍,并提供優質的酒店服務和詳細的旅游信息。然而,當旅游目的地過度商業化時,遺產的真實性遭受較高程度破壞,旅游產品中的商業因子超過游客的可承受范圍時,文化遺產類地旅游商業化與真實性和忠誠度之間的平衡便遭到破壞。
歷史文化街區是典型的文化遺產旅游地,因此,本研究認為當歷史文化街區進行適度旅游商業化時,可能會增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中感知到的旅游真實性,提升游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產生對歷史文化街區的積極推薦意愿,然而當歷史文化街區處于過度旅游商業化狀態時,景區游客量過載和同質化的旅游商品使歷史文化街區文化獨特性消失,逐漸趨于“同化”,游客感知的旅游真實性下降,滿意度和忠誠度也降低,從而抑制歷史文化街區推薦意愿的產生。因此,本研究假設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與旅游者推薦意愿之間存在倒u型曲線作用,即存在最佳的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水平,此時旅游者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推薦意愿最強,而當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水平低于最佳旅游商業化水平時,旅游者對歷史文化街區的推薦意愿隨街區旅游商業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強,但當歷史文化街區旅游商業化水平高于最佳水平時,旅游者的推薦意愿隨街區旅游商業化水平的增加而減弱。經實證分析,研究數據支持以上研究假設。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