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級管理架構下建筑施工企業數字化物料管理平臺探索

本文是一篇職稱論文,筆者認為大型施工企業在四級管理架構下,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物料的全過程全產業鏈的協同管控,在物料招采、供應鏈金融服務、項目管理和工地現場收發存管理四個主要業務環節,實現過程標準化、精細化和高效協同,業務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形成大量業務數據積累,為企業和項目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1 建筑施工企業物料管理現狀
1.1 物料數字化管理
傳統的物資物料管理是工程項目關鍵的管控環節,直接與工程成本和效益掛鉤。在項目開工之前,通過各種商務模式,選擇性價比高的物資物料來滿足施工和生產的需求;在施工過程中,合理控制材料的數量和質量,從而對成本實現管控。通常情況下,物料管理主要由項目現場管理人員進行整體管控,但是傳統的“手賬”等紙質資料在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不便,也加重了管理人員的工作量,造成資源的浪費。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普及,各行各業逐步開始使用數字化管理系統進行業務的管理,而材料管理系統也逐步被建筑施工行業使用。物料數字化管理是通過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完成物資物料的全過程管理,包括物資物料的采購計劃、招投標、訂單管理、出入庫、現場庫存管理等過程管理以及供應商及項目等基礎數據管理。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可以大大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物料管理的工作效率,把控材料的動態信息,實現對于施工現場物資物料的動態管理。
1.2 國內外發展
90年代開始,企業相繼采用軟件系統進行物料管理,直到21世紀,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物料管理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功能越來越強大,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物料管理不斷向產業鏈上下游進行延申,形成更全面的產業鏈管理體系。我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經驗相比西方,還是不夠成熟,物料管理系統也相對比較落后,但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應用不斷發展,我國各行業領域在物料數字化管理的建設過程中也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嘗試。
1.3 現狀和不足
在數字化轉型趨勢下,施工企業越發關注數據貫通、資源共享、協作共贏。科學、陽光、高效及可持續的物料管理體系的建立,要求企業要有標準的物資分類體系、供應商準入、考核評價體系以及業務管控的合規體系,并能夠支持企業多層級的管理要求。數據觀念已深入企業,擁有并使用數據,掌控業務,建設敏捷供應鏈,適應或引領產業變革已經成為企業共識。
當前建筑施工企業業務高速發展,數字化建設速度加快。目前,圍繞物資管理業務領域,施工企業已經在不同層級完成數字化系統建設,企業層搭建集采系統、履約系統和供應鏈金融服務等,項目層搭建智能地磅及物料驗收等系統。但是各系統相對獨立,形成數據孤島,沒有真正實現數據的高效使用,同時由于企業規模擴大,管理層級從傳統的二級管理上升到四級管理,層級之間管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結合四層組織架構管理層級對業務進行梳理并進行產品架構設計和管理體系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2.基于四級管理架構的數字化管理理念
2.1 四級管理架構的組成
通常情況下的建筑施工企業采用的都是三級組織管理模式,即集團、分公司-項目部三級。通過集團對各區域、各類型及各專業分公司進行統一管理,分公司對下屬項目部進行管控,項目部針對工地內部對項目進度、成本、合約、安全及質量等因素進行管理。對于大型施工企業或者集團公司,由于業務范圍更廣、產業類型更加復雜,需要形成四級組織架構,并由集團公司牽頭進行統一管控,對于項目和企業的管理更加精細和復雜。
四級組織架構通過系統集成完成業務條線數據自動流轉和互聯互通,同時通過組織架構設置,打通“集團——子公司——分公司——項目部”之間數據聯動。
2.2 四級管理架構的分工
“集團——子公司——分公司——項目部”四級組織架構根據各級的工作內容和管理要求,進行層級之間的業務分工,加強各層級業務流程和管理的標準化和規范化。
集團層級:基于“體系標準化,推進層級化,應用智能化,管理精細化”的核心理念,統一規范各專業類型、各業務條線的管理標準化,加強全集團信息化數字化應用推廣落地,保障業務數據滿足集團統一管理要求。
子公司層級:結合集團經營管理目標與項目管理目標,針對子公司專業和業務特殊性,梳理管理需求和標準,形成滿足集團統一規劃又符合自身專業特點的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模式,提升更具備專業特點的信息化數字化管理能力。
職稱論文參考
3.基于四級管理架構的物料數字化管理體系
3.1 整體規劃
通過梳理建設工程物料全產業鏈的業務邏輯和工作流程,盤點各工作環節之間的關聯性,建立“集團——子公司——分公司——項目部”四級管理架構下各層級之間針對物料管理的數據聯動,實現計劃——招采——合同——訂單——驗收——付款——分析的物料全過程集約化管理,為企業減少管理成本,材料成本,提高資金利用率,進而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物料數字化管理的整體規劃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1)實現物料精細化管理:企業層面建立統一的數字化采購門戶,集中企業內部采購行為,獲取公開、透明的物資采購數據,實現采購、尋源的流程化和數字化;項目層面建立物資合同信息和生產業務追蹤和管控,實時動態監管物資數據,輔助項目管理層進行決策;
(2)提升業務協同:由集團統一建設完整的物料管控體系,落實到子公司、分公司、項目部,建立四級組織架構下針對物料的管理模式優化;通過數字化手段精益運營服務,供應鏈向數字化轉型,提升運營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從而提升企業盈利能力;
(3)加強資源整合:整合、共享各方資源,發揮數字化平臺優勢,加強供需協作,增強對工程項目的保供穩價能力,在材料供應緊張、價格成本上漲的情況下,通過市場手段更加有效配置材料資源,通過數字化支撐供應鏈金融平臺賦能供應商生態鏈,助力企業工程項目的高質量建設;
(4)推進數字決策:通過業務系統運行和數據積累,形成針對物料管理全過程的數據資產,并結合管理需求建立數據分析模型,自動進行數據計算和分析,形成更直觀更高效的成果展示和決策支持。
3.2 業務模塊
建筑施工項目物料管理主要包括計劃、物料采購、合同、驗收、現場管理及結算付款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通過數字化系統或數字化技術來實現,通過替換人工作業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針對各業務環節的特點和要求,采用以下數字化系統來完成業務功能的實現:
(1)物料招采平臺。采購業務作為全鏈式物料管理的起點,通過綜合性管理平臺,連通優質專業分包商、材料供應商、勞務公司(班組),規范采購流程,實現采購尋源過程管控。平臺主要包括采購計劃提報、采購任務分派、采購方案、招標公告、資格預審、招標文件準備、標書發售、開標、評標、定標、中標公示、中標通知、采購合同訂立及、采購過程文件歸檔的標準流程,完成采購招標業務的協同管理,實現內部工作流程的在線審批,并通過可視化的圖形跟蹤采購項目的進展和執行情況。招采平臺通常包括采購方應用和供應商應用,通過雙方業務操作實現采購過程的信息化和規范化。
(2)供應鏈金融。金融服務體系基于一個安全、合規、高效、先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對接商業銀行、信托等外部資金方,從而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向供應商簽發線上支付憑證、為平臺上的企業提供線上保函等各類金融服務,整合富余金融資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最終達成產融高效結合。
職稱論文怎么寫
4.應用案例
本文涉及的施工企業數字化物料管理平臺系統在z集團進行應用。z集團是一家集投資、設計、建造及運維于一體的現代建筑服務全產業鏈企業集團,集團下屬各業務板塊子公司16家,從業人員20余萬人,擁有各類企業資質61類200多項。集團于2019年啟動信息化及數字化建設,并在全職能管理和業務條線進行數字化轉型,其中物料管理做為關注重點進行數字化改革建設。
z集團是典型的四級管理架構,由集團進行管理體制和制度重塑,并進行招采平臺、供應鏈金融等系統的整體運營,根據各業務類型對子公司下達管理要求,定期匯總業務數據進行高層監督和決策;子公司層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業務需求,出臺響應管理制度,橫向打通分公司、區域公司、專業公司進行統一管理,聚焦項目管理對于成本和經濟的數據匯集,及時把控項目風險;分公司強力執行上層要求,做好日常管理和監督,定期開展業務數據匯總和復盤,提升管理效率;項目部以智慧工地平臺為工具,做好作業面工作,并完成數據同步和上傳,保障業務數據和管理數據的真實可信。招采平臺自上線,發起采購項目約45 000項,累積金額1 000多億元;電子商城完成交易10 000多筆,成交超過3億元;供應鏈金融簽發融資200多筆,金額超過8億元。物料采購和供應鏈金融服務業務由集團進行統一管理,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和對風險管控,實現覆蓋全集團的管理模式提升。項目部應用項目管理系統和智慧工地平臺,對消耗材、周轉材和商砼進行從采購計劃開始到付款的全過程管控,保障材料的合同履約和成本管控,并利用智能硬件設備提升操作端工作效率,成效顯著。
5.總結
大型施工企業在四級管理架構下,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物料的全過程全產業鏈的協同管控,在物料招采、供應鏈金融服務、項目管理和工地現場收發存管理四個主要業務環節,實現過程標準化、精細化和高效協同,業務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形成大量業務數據積累,為企業和項目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協同平臺和數字化管理理念的深入應用,也不斷為項目管理和企業管理提供業務、信用、風險等綜合評價,建設以數據為基礎的敏捷、暢通的新型供應鏈和供應鏈金融服務,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