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在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應用
論文堡
日期:2023-05-09 22:46:22
點擊:373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應用。方法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的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兒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采用鼻塞式cpap配合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鼻塞式cpap配合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護理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二氧化碳分壓值明顯低于對照組,氧分壓值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的二氧化碳分壓值明顯低于對照組,氧分壓值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鼻塞式cpap治療rds患者,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值并提高氧分壓值,同時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被應用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鼻塞式cpap;優質護理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是指新生兒出生不久后,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等癥,又稱新生兒透明膜病,主要因新生兒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質所引發,導致肺泡進行性萎陷,致使新生兒在出生4-12h內發生進行性呼吸困難、呻吟等,嚴重會發生呼吸衰竭。臨床中一般采用鼻塞式cpap治療,能有效保持患兒的肺泡正壓,防止肺泡萎陷,有效改善肺部換氣、通氣功能;同時,使用新型cpap機治療有效避免了氣管插管,減少肺部感染率,降低患兒的死亡率。優質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模式,具體以患者需求為首要,了解患者所需。同時在思想觀念和護理操作中,為患者定制專屬護理方案,提供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因此,本次研究中以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兒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應用,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所接收治療的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新生兒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符合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中男37例,女23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25例。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新生兒的各項身體指標進行監測并記錄,保持溫馨干凈的病房環境,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定期做好消毒,避免患兒感染,注重保暖及給予每日營養所需,若有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師。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包括:a.給予干凈舒適的休息環境,每日對病房進行打掃并定期消毒,舒適干凈的環境能有效緩解患兒呼吸道不通暢的現象,避免外界因素對病情進一步干擾。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護理效果,具體包括監測患兒的二氧化碳分壓指標和氧分壓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干預前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各項指標分別為皮膚受損、腹脹、喂養不耐受、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分析
干預前兩組二氧化碳分壓及氧分壓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二氧化碳分壓值明顯低于對照組,氧分壓值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分析
量表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8.3%低于對照組38.3%(p<0.05),見表2.
3.討論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臨床醫學中一般采用鼻塞式cpap干預。該類患兒多為早產兒,各器官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沒有足夠的抵抗力和抗病毒能力。而傳統治療方法中需使用氣管插管,患兒會因此感染其他疾病,導致病情愈發嚴重。在該模式的干預下,護理人員對新生兒使用透明敷料以保護嬌嫩皮膚,減少膠帶直接接觸皮膚,有效避免皮膚破損、潮紅;依據患兒的耐受性,給予新生兒每日所需母乳喂養;給予患兒舒適的體位,保證患兒配合鼻塞式cpap機的干預,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患兒的二氧化碳分壓值明顯低于對照組,氧分壓值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8.3%低于對照組38.3%,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鼻塞式cpap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被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