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痛的臨床效果

論文摘要:目的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痛患者接受中西結合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2015年4月—2016年9月該院對8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痛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和治療組均有42例患者,對照組使用西醫治療,治療組使用中西結合治療。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臨床效果、疼痛情況、神經傳導速度等指標。結果經過治療后,治療組有效率是81.10%,對照組的有效率是69.05%,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vas平均評分是(3.75±1.03)分,2個月時的平均評分是(2.59±0.77)分,治療后tcss平均(6.27±1.82)分,腓總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平均(42.28±2.41)m/s、運動神經傳導速度(43.38±2.72)m/s,正中神經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47.19±2.53)m/s、運動神經傳導速度(47.49±3.25)m/s,比對照組優秀(p<0.05)。結論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痛患者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比較突出,臨床中可以推廣使用。 關鍵詞:中西醫,糖尿病,周圍神經痛,療效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一種神經系統并發癥,約20%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該癥狀,發病后患者下肢有刀割疼痛感,灼燒感,疼痛在夜間的時候更加強烈有對稱性發作,因此患者情緒焦慮,無法入眠,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該次選取了該院2015年4月—2016年9月收治的84例患者來分析,比較西醫治療和中西結合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研究對該院的84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來進行研究分析,①患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遠端肢體感覺對稱性疼痛,有針刺、灼燒感。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均有42例,治療組有18例男性和24例女性,最小42歲,最大78歲,平均(59.67±6.85)歲;病程0.5~5年,平均(3.62±0.83)年;對照組有16例男性,26例女性,最小45歲,最大74歲,平均(60.14±7.93)歲;病程1~6年,平均(4.02±1.28)年。兩組一般性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西醫治療:應用胰島素,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別為6.5mmol/l、8mmol/l;口服維生素b(國藥準字h14021767)110mg和甲鈷胺(國藥準字h20031126)0.5mg/次,3次/d;并采取加強鍛煉、控制飲食等措施。治療組在西醫治療基礎上再應用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雞血藤、黃芪各30g,丹參15g、桂枝12g、生姜10g、當歸、赤芍、白芍各9g,大棗7顆,參考癥狀加減何首烏、伸筋草、木瓜、肉桂、熟地黃、石膏、知母、制附子等。水煎服,1劑/d,分2次服用。 1.3療效評價 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tcss評分系統:①癥狀包括上肢癥狀、走路不穩、乏力、針刺感、麻木、下肢疼痛等,每種癥狀存在記1分,消失記0分,共6分;②雙側踝反射、膝反射消失記2分,減弱記1分,消失記0分,共8分;③腳趾的感覺包括振動覺、輕觸覺、關節位置覺、溫度覺等,存在記1分,消失記0分,共5分。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及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