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版式的鄰接權保護探討

本文是一篇法學論文,本文給予電視節目版式鄰接權保護并不意味著要排除其他保護方式。為此,可以仿照國外,成立電視節目版式民間協會和律師組織等,作為法律保護的補充,提高行業自律意識的同時,起到調解和斡旋作用??偠灾娨暪澞堪媸椒杀Wo順應時代發展,符合現實需求。
第一章 電視節目版式概述
第一節 電視節目版式的發展歷程
一、電視節目版式的興起
電視節目版式原型為新聞節目,只在固定電視臺和時間進行播放。伴隨電視頻道及播出時長增多,單純的新聞節目無法滿足觀眾娛樂需求,觀眾對節目內容提出新要求。節目制作者則通過一種快速、高效的新型節目制作方式,打破簡短、嚴肅、生澀的新聞畫面,尋求輕松、自由的電視氛圍,自此娛樂式電視節目版式逐步進入公眾視野。1950年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播出的《what’s my line?》(猜猜我是誰)游戲競猜類節目,首次將節目內容、服務以及制作方法整合成商品,于 1951 年授權英國廣播公司播出英國版本,成為首個跨境交換的節目版式,開啟節目版式貿易先河。1953 年美國巴爾的摩電視臺播出節目《the romper room》(游戲屋),十年后一百多家地方電臺有了自己的版本的《游戲屋》。電視節目版式一時興起,版式創作和交易主要以美國單向輸出游戲競猜類節目版式為主,版式創作不夠規范、交易比較松散、版式流動性弱。節目版式市場處于起步階段,版式交換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只零星在美國、西歐和澳大利亞地區出現。
我國電視機和電視臺誕生于 1958 年,當時國內電視數量少,節目也大多播放購買的境外節目。電視的出現雖然讓公眾耳目一新,但限于覆蓋率低且新聞傳播學剛起步,節目數量少,局限于記錄類、談話類、體育類、新聞類節目,停留在了解時事的淺層意識范疇中,節目版式創作價值和空間相對狹小。1983 年中國第一屆春晚播出,節目以歌舞為內容,以表演為表達,文藝晚會類節目成為繼新聞類節目后的第一種節目類型,在節目內容和表達形式上有所變革。1990 年,中外聯合制作的綜藝節目——《正大綜藝》順利播出,該節目是首個版式引入的電視節目。節目版式從理念、內容、形式、結構、規則上對新聞類、談話類以及文藝化晚會進行改革,利用明星效應加世俗化游戲和競爭對抗的形式,一舉成為收視熱點。電視節目開始用游戲取代早期時事陳述、文藝表演,從根本上反叛傳統單一的新聞、訪談和晚會類節目,整體呈現游戲化、娛樂化的傾向,打破以往節目版式的瓶頸,為游戲類節目版式發展打開窗口。
........................
第二節 電視節目版式的含義
一、電視節目與電視節目版式
電視節目是電視臺或專業制作團隊制作的具有一定特色和風格,融思想、藝術、社會、知識、趣味于一體,兼具綜合性、直觀性、互動性和固定性,能夠借助電視臺被公眾感知、理解和欣賞的視聽作品。電視節目的產生需經歷創意、產品到作品三個階段。
電視節目版式則是電視節目的先期產品,由電視臺或版式制作商針對某一特定類型和風格,對節目中固定的名稱、標語、燈光、布景、角色、道具、流程等進行先期設計,并排列組合形成相對固定且可重復利用的電視節目框架。后期系列節目只需利用差異元素稍許調整潤色,便可形成集與集、期與期等內容各不相同的獨立單元。二者既聯系又區別,是整體與部分,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節目版式以節目為基礎,不能以作品的形式獨立表現,必須通過節目這一載體表現,電視節目版式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共同作用,構成整個節目體系,相當于節目中的內核信息,類似神經元與神經。
電視節目與節目版式之間也存在差異。首先,二者感官效果不同。相較與節目版式抽象的指導性、流程性和框架性,電視節目更加完整、連貫、細致和形象,兼具直觀性、綜合性和藝術性,更容易被觀眾所感知,而節目版式因其模糊性和抽象性,不具有觀賞性,不容易被觀眾感知。其次,法律地位不同。電視節目以“攝制”方式制作,是一種被法律認可的“作品”表現形式,相關權利人享有許可、復制、發行、出租、轉讓、播放的權利,對節目概念、內容和分類均無異議。反觀節目版式,深陷思想/表達二分法的泥潭,在作為表達的問題上缺乏法理上的支持,法律屬性有待論證,概念及內容尚未統一,法律保護懸而未決。
電視節目版式像一張未被填色的圖像板,交叉縱橫的線條構成整個圖像的輪廓,如同電視節目的框架,但線條只能解決形狀問題,填充顏色才是提升圖像質感的關鍵。電視節目則是一幅經過填色加工的圖像,更加生動、明朗和鮮活。同一個未被填色的圖像,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有多種不同的顏色組合選擇,盡管圖像的整體形狀沒有改變,就像系列節目使用相同節目版式一樣,但呈現出的圖像感官上具有明顯差異,而其中的顏色就相當于節目中的可變元素,如角色、對話、場景等。雖然線條是圖像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缺乏顏色沖擊下的固定線條組合并不能產生具有藝術性的多維效果視圖,只有框架沒有內容的電視節目也是如此。電視節目是藝術,電視節目版式則是傳播藝術的形式,早已內化為電視節目的一部分。
............................
第二章 當前電視節目版式保護的主要模式及其困境
第一節 著作權保護模式及其困境
一、著作權保護實踐
2001 年,北京電視臺引進日本家庭游戲類節目《幸福家庭計劃》,更名為《夢想成真》后播出。然而,其他衛視大量復制《夢想成真》節目的背景裝飾、節目基調、活動方式和游戲規則等核心元素。盡管制作方一直在發表侵權聲明,但依舊無法擺脫被復制的命運?!秹粝氤烧妗分谱鞣綗o奈,提出電視節目版式專利保護申請,但未被受理,理由是尚無先例。因此,制作方轉而申請著作權,但也碰壁。國家版權局有關部門認為:“可以對節目圖案申請保護”,“對游戲方法、規則、節目形式等不給予保護”。即節目的名稱圖案、策劃文案以及其他具體性的符合著作權作品要求的內容予以保護,如節目中的故事腳本作為文字作品,音樂作為音樂作品,布景作為美術作品,但節目版式整體屬于意識形態的思想,拒絕進行節目版式登記。我國首次申請電視節目版式著作權保護以失敗告終。
2005 年 7 月,歐洲跨國電視制作發行公司指責湖南衛視《超級女聲》與其節目《英國偶像》從報名、比賽、點評、觀眾投票、勝出者簽約唱片公司都非常相似,必要時將提出侵權訴訟。針對這一問題,我國規定對有開發價值的節目作為三級節目版權,可以作為素材開發,無播放限制;播出的自制欄目作為二級節目版權,可以作素材,但不可以開發,無播放限制;外購節目作為一級節目版權既不可以作素材,也不可以開發,有播放限制。隨后,江西電視臺創作的《傳奇故事》,經江西省版權保護中心批準進行版權保護登記,成為首個進行版權保護登記的電視節目。
2015 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指出:節目版式是多種元素的綜合體,對于屬于思想的元素,不能給予著作權保護,對于可以單獨稱之為作品的元素,可以單獨給予著作權保護,但綜藝節目屬于思想,不受保護。如乾清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與中央電視臺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中法院判決:“30 人 31 足節目模式主要是通過 30 人綁腿的形式,讓參與人員進入場地后開始競速比賽,以先到達終點者為勝,這種模式體現的是一種思想和方法的范疇,不屬于著作權法所要保護的表達形式。另外 30 人 31 足與 2 人3 足類似的綁腿比賽,只是人數不同,沒有本質上的差異,綁腿賽的表達也屬于有限表達,如果將 n 人 n+1 足的節目模式作為作品,必然使有限表達被私人壟斷進而危及社會公益,n 人 n+1 足的節目模式并非著作權客體?!睆姆缮现v抄襲節目思想并不屬于節目版式版權侵害,但將節目版式整體納入思想范疇,只保護符合作品要求的部分節目元素,并不能約束節目整體抄襲。
.............................
第二節 工業產權保護模式及其困境
一、專利權、商標權保護實踐
專利法保護工業領域中利用自然規律形成的創造性技術方案,強調技術性。節目中的某些技術性發明可能滿足專利權的保護條件。如《中國好聲音》在導師盲選學員時所用的轉椅就享有專利權,《中國新歌聲》為避免侵權,特意將轉椅替換為自上而下的戰車,結合節目進程,烘托緊張刺激的節目氛圍,率先開啟了中國超級季播和節目原創裝置研發的突圍之路。
節目名稱、標志性口號、特殊圖案及角色形象不僅維護節目形象,還影響節目收視率和知名度,與節目成功息息相關。將上述元素注冊為商標,不僅可以制作節目附屬品推廣節目,獲得經濟收益,還可以有效防止他人利用節目影響力,損害節目形象,某種程度上能達到保護節目版式的作用。星光大道影視公司訴中央電視臺商標侵權中,法院認為:“注冊商標的專用權,以核準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被告有權在第 38 類電視播放等服務上自行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其獲準注冊的‘星光大道’商標。因此,被告對‘星光大道’文字的使用,是對第 38 類商標專用權的合法行使,不構成對原告第 41 類電視節目制作等服務上核準注冊的‘星光大道’商標的使用。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深圳市珍愛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金阿歡侵害商標權糾紛中,法院認為,“《非誠勿擾》節目在服務目的、內容、方式和對象上與原告申請的第 45 類‘交友服務、婚姻介紹’區別明顯。金阿歡涉案注冊商標中的‘非誠勿擾’文字在婚姻介紹服務領域顯著性和知名度低,不會導致相關公眾對服務來源產生混淆誤認,不構成商標侵權。”在這兩個案件中,節目制作者均通過節目名稱的商標性使用,來抵御潛在的節目侵權,雖然不構成侵權,但對節目名稱、標識的商標性使用可以起到保護節目的效果。
電視節目版式中的道具、名稱、標識、聲音等在符合專利或商標申請條件時,可以對符合法律要求的部分內容授予專利權或商標權。一旦被賦予專利權或商標權,抄襲者復制上述內容時,節目版式權利人可以提起侵權之訴保護自身利益,以達到節目版式法律保護的效果。
..........................
第三章 電視節目版式保護的域外實踐及啟示
第一節 域外電視節目版式保護理論及實踐
一、著作權保護模式
..................................
二、反不正當競爭保護模式
................................
第四章 我國電視節目版式保護的路徑分析
第一節 電視節目版式的法律性質解析
一、思想/表達二分法與電視節目版式
...................................................
二、電視節目版式的版權法定位
..........................
第五章 我國電視節目版式鄰接權保護的制度構建
第一節 電視節目版式鄰接權的制度設計
一、 新增電視節目版式鄰接權類型
科學、網絡及文化的迅速發展,衍生出眾多新型知識產品,隨之而來的傳播渠道多元化,社會分工精細化,知識產權復雜化,新的利益格局逐步形成,鄰接權正是人類傳播技術進步下的產物。電視節目版式作為節目的一部分與作品緊密相關,節目版式與節目的相關性成為其順利納入鄰接權的銜接點。因此,可以從現有鄰接權種類中尋找電視節目版式鄰接權保護出路。
在我國所規定的鄰接權種類中,廣播組織權與電視節目最為相關?!读_馬條約》規定廣播組織指無線方式傳播信號的組織,即“無線廣播組織”。這一定義排除了有線電纜傳播信號的“有線廣播組織”以及通過互聯網傳播節目的 “網播組織”。由此得出國際條約中的“廣播”指“無線廣播”,不包括“有線廣播”和“網播”。雖然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規未對廣播組織進行定義,但我國《廣播電視管理條例》中規定:廣播組織包括有線和無線廣播兩種播放主體,即“無線廣播組織”和“有線廣播組織”,排除“網絡組織”。由此得知,我國廣播組織是經國家行政審批的廣播電臺和電視臺,以無線或有線方式傳播聲音、圖像等符號,而其他專業制作團隊、技術服務公司等傳播媒體非廣播組織權的主體。在電視節目制播分離的行業背景下,節目版式的權利主體多傾向于專業制作公司和獨立創作團隊,并非具備一定條件并經行政審批的廣播電臺、電視臺?!熬W播”作為節目版式傳播的重要渠道,必須被版式權利人所控制,但廣播組織權不包括 “網播”組織。在《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中,將廣播組織權客體界定為廣播、電視,雖然沒有回應學界“節目說”與“信號說”的客體爭論,但節目版式與節目不同,與信號更無關聯。廣播組織權包括轉播權和錄制、復制權,但這些權利無法覆蓋電視節目版式的使用、攝制、改編及網絡傳播等,也就不能保護節目版式權利人的利益。雖然電視節目版式與節目有關,但廣播組織的鄰接權是基于播放產生的,在權利主體、權利客體以及傳播方式上與電視節目版式不能完全匹配,無法納入廣播組織權的保護范圍。
二、電視節目版式鄰接權的歸屬
.................................
結語
在世界一體化、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大眾文化逐步取代精英文化成為社會文化表象中的主流,電視節目版式國際貿易如火如荼,海外成功節目一時風靡全球。但是,我們在賺取商業利益享受文化價值的同時,也要正視其作為文化商品所衍生的同質化、娛樂化等系列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版式之間的模仿抄襲。法律作為凈化行業亂象的有力武器,在電視節目版式方面的缺位,在某種程度上加劇了電視媒體行業的“抄襲之風”。因此,確定節目版式的法律地位,制定完備的權利保護體系,對于遏制節目版式“搭便車”,激勵節目版式自主研發、創新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分析“框架說”、“元素說”和“規則說”三種學說,旨在更全面更具體的概括電視節目版式內涵,確定節目版式是決定系列節目運作方式和整體走向的動態綜合體系,解決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為后續節目版式著作權法律地位的確定奠定基礎。而后對現存節目版式法律保護進行分析,發現現存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只對節目版式的部分內容發揮保護作用,忽略節目版式是由部分構成的有機聯系整體,割裂了節目部分間以及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從節目版式法律保護困境、國外節目版式的法律定位以及節目相關性肯定節目版式獲得著作權保護的可能性。最后,從我國著作權體系出發,考慮節目版式構造的特殊性,參考我國現行著作權法對圖書版式保護的相關制度規則,順應鄰接權擴張趨勢,提出著作權體系下的鄰接權保護設想,設定節目版式鄰接權體系及侵權標準,以實現電視節目版式的系統保護。
權利保護的方式是多元的、立體的,確保保護方式選擇的多樣性,才能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需求。本文給予電視節目版式鄰接權保護并不意味著要排除其他保護方式。為此,可以仿照國外,成立電視節目版式民間協會和律師組織等,作為法律保護的補充,提高行業自律意識的同時,起到調解和斡旋作用??偠灾?,電視節目版式法律保護順應時代發展,符合現實需求。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