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開題報告格式分享
論文堡
日期:2023-11-02 21:27:13
點擊:413

本文是一篇開題報告,開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后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今天為大家推薦一篇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
一、 課題簡介
對于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已不是什么新論了,自從提倡新課程以來,很多教師都把目光轉向了這點,這也成了我們當前教育的重點。可是很多觀點都是從理想方面來談的,而我們作為物理學科和化學學科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好條件,因為我們是始終和實踐以及創新連在一起的。在過去,我們課題組的成員都在思考這一問題,但都是個人方面的成果,我們這一次要通過集體的力量將這些成果匯聚在一起并使他更加強大。
二、對課題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論證
1、課題的理論價值:
對理化課堂上進行“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這一課題的研究,堅持運用陶行知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教育理論,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貫徹鄧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以及jzm總書記的“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的指示,根據我校初中的實際情況,學習國內理化實驗教學的成功經驗,結合理化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初中理化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方式。
2、課題的實踐價值: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世紀發展教育的客觀需要,這種需要不僅是從教育本身提出的,也是從民族進步、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塑造適應新世紀經濟全球化人才競爭需要的一代新人的宏偉目標而提出的。。
理化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是“做”的科學,理化實驗教學中最能發揮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功能。現在理化學生實驗,多為老師手把手地教或演示,學生不動腦筋,只是被動的看或做,長期下去,學生不會動手,怕動手,不會動腦,怕動腦,不會處理一般的簡單問題了,對理化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更不要說什么創新了。所以我們認為開展對理化課堂上進行“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研究十分必要。
三、對課題所達目標和主要內容的論證
1、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實驗主要是研究初中理化實驗教學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行為能力和基礎能力之間的關系。本課題的研究結合新課程的實施,積極開展理化實驗教學改革,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積極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施四個轉變:
(1)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參與式學習;
(2)從以記憶為主的機械學習轉變為以深刻理解為主的意義學習;
(3)從單純的知識學習轉變為知識、方法、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學習;
(4)從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轉變為創造性學力的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力求通過理化實驗教學(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分組實驗,設計創新實驗,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撰寫小論文,開展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等活動),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不斷享受成功的感受,使學生能自主地將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有機地結合,“心智操作”能力得到訓練,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鍛煉和培養一批中青年教師,提高理化教師的自身素質和研究水平。
2、課題主要內容的論證: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創造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特殊才能的創造力;另一種是自我實現的創造力。前者是指科學家等杰出人物的創造能力,他們的創造發明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新穎、獨特、前所未有的;后者主要是指對個人來說是新穎、獨特的,盡管上述“新”東西可能是別人已經發現、提出或者解決了的。中小學科創造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實現的創造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現了某種東西,那么親自去把握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強烈”,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能極大調動學生主體學習的能動性,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會得到充分的鍛煉
四、對課題實施過程設計和主要措施的論證
在本課題研究中,我們計劃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讓學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當學生遇到疑問時,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學生看了實驗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學生認識到動手做實驗是學習研究理化、化學必不可少的手段。 “多看”能培養學生用實驗來研究理化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有新發現中產生創新的萌芽。
2、多想:我們讓學生帶著疑惑到實驗室動手做實驗,讓實驗事實說明問題。教師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激疑——鼓勵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疑,通過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點撥,明白理化的科學道理,在實驗探索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多想”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實驗教學中激活,培養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多做:我們精心組織學生上好每次實驗教學課,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課前提出預習要求,實驗時指導學生,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進行實驗,認真細致地進行觀察實驗現象,實事求是地做好記錄,深入分析實驗結果,寫好實驗報告。要求學生妥善處理廢液和廢渣,及時清洗儀器,打掃實驗室等。
對教材中操作簡便、易成功、耗時少、安全無污染的演示實驗,我們盡量改為邊講邊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學生總結歸納,增加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
同時我們在課余時間開放實驗室,組織部分學生參與實驗準備,使學生了解一些實驗操作要領,課堂教學時讓學生一起參與實驗演示。開放實驗室,讓學生完成家庭小實驗和課外實驗,放手讓學生設計實驗、動手實驗,遇到問題可通過分析討論、查閱資料、請教老師等途徑尋找對策。
同時本課題也在注重理化課堂上教師角色的轉變,我們教師要努力做到:“新”、“細”、“實”、“活”。
1、新:教師要確立教育的新理念,“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學生的創造潛能關鍵是靠教師去培養和挖掘。
2、細:實驗教學要嚴謹細致,倍加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善于聯想一切、善于比較異同、善于發現問題、善于思考問題等良好的創造思維的品質,從而實現教育的超越。
3、實:實驗教學要緊密圍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制定的目標,精心設計實驗教學方案,在引導學生“多看”、“多想”、“多做”上下功夫。
4、活:教學方法要科學靈活,教學手段要合理恰當,善于運用多種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五、對課題承擔者科研水平與能力及科研保障條件的論證
“十一五”期間,我校已經研究了十多個省、市級課題,對教學中面臨的多個問題進行了研究,對本項課題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參與本課題研究的老師,大都也參加了上述課題的研究,他們都有著較為豐富的教學教研經驗,教育教學理論功底厚實。
本課題組的組長丁凱通校長,大學本科畢業,系當前我校分管教學的校長,工作多年來特別注重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努力創造快樂的班級學習氛圍,教學實績顯著,并且善于專研。
本課題的主持人楊國嶺老師,大學本科畢業,系我校初二年級副主任,工作以來來一直從事教學一線工作,曾多次承擔學校、縣和市優質課比賽,并獲獎,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強的教學能力。所撰寫的教學案例、論文多次在縣、市、省、國家級獲獎。同時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我校不可多得的實干型教師。無論接受什么任務總能按質按量完成好,在教師群體中有一定聲譽。且教學功底扎實,新課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時實踐課堂教學,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課改熱情高,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課題組其他成員也都是我校的一線教學精英,她們教學功底扎實,新課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時實踐課堂教學,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她們課改熱情高,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業務上精益求精,肯鉆研,肯創新,工作相當吃苦,有愛心。
一旦投入了課題研究,我們都將以高昂的熱情參與教研,給課題充分的時間保證。
六、課題的研究人員分工以及實施階段的計劃
1、課題負責人:丁開通、楊國嶺
2、課題分工:
(1)第一小組:組長:丁開通
組員與分工:a、陳洪曙、葛乃軍負責課堂教學b、吳乃江、徐李亮負責調查與研究
(2)第二小組:組長:楊國嶺
組員與分工:a、蔡中祥、劉紅梅和彭青紅負責數據分析總結b、梁浚、韓麗華負責實驗與反思
3、課題研究實施規劃
第一階段:制定計劃階段(2011年4月~2011年7月初)
主要任務:
1. 對本課題研究的價值和可行性進行論證;
2. 選定實驗班級,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3. 填寫課題申報的有關表冊,完成本課題的申報工作;
4. 認真規劃本課題的具體內容,擬定課題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理論學習研究階段(2011年7月初~2011年8月底)
主要任務:
1.完成課題開題報告,完成各組的實驗研究方案;
2.組織理論學習;聘請有關領導和專家對課題實驗進行理論指導,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研究有關素質教育的文件,組織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研討、交流活動。
第三階段:實驗研究階段(2011年8月初~2011年12月初)
主要任務:
1. 收集與創新素質教育相關的資料以及內外相關的研究成果,組織集中學習。
2.在每周的業務學習活動中討論新課程與創新教育的聯系。
3.分析不利中小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存在的問題,分小組分內容進行研究,著重討論與分析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4.走進課堂,通過研究課或是錄像課的形式直觀了解這些問題,并將改進的方法付諸于實踐,檢驗它們的實際價值。
第四階段:結題鑒定階段(2012年1月~2012年6月)
主要任務:
1.全面總結課題研究情況和所取得的成果。
2.在本校對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推廣。
3.整理研究檔案,完成結題報告。
4.申請市教育學會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鑒定驗收。
相關文章
mba論文新增
mba論文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