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信息可比性、高管團隊異質性與企業創新

本文是一篇會計論文,本文以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探究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以及高管團隊異質性對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創新關系的調節效應,并進一步分析在異質性視角下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經過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形勢瞬息萬變,新冠疫情的陰霾在全世界范圍內經久不散,創新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助推劑,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強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逼髽I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其創新水平是決定國家整體創新實力的關鍵。近年來,在創新政策的扶持下,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持續增強,技術創新能力與日俱增。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不管是全國總體創新強度還是企業的創新程度上,我國的創新能力與科技大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如何提升創新動能、推動科技發展成為國家政策層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目前企業創新面臨的兩大問題是代理問題和融資約束,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fang等,2014;howell,2017)。會計信息是企業與外界交流的重要途徑,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會計信息,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和盈利能力(haggard等,2006),對于促進企業創新有著重要的作用。會計信息可比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一項基本要求,能夠對比分析企業經濟業務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比性一方面能夠降低財務報表使用者獲取信息的成本,抑制管理層操縱盈余等自利行為,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和決策相關性(balakrishnan,2014)。另一方面,會計信息可比性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和股東等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掌握公司情況,擴大企業創新投資的資金來源(barthm等,2013;guedami等,2014)。我國于2006年提出的會計準則中,明確將會計信息可比性列為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特征之一,由此也對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關于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創新之間關系的研究相對匱乏。在國家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背景下,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對推動企業創新和實現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創新是企業獲取持續競爭優勢重要手段,提升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計信息可比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之一,既能夠減少外部融資成本,也能為股東監管經理人行為提供參照標準,故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于企業創新至關重要。但目前我國關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經濟后果的研究相對滯后,鮮有文獻探討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創新的關系。因此,本文通過理論與實證相結合,探究會計信息可比性、高管團隊異質性與企業創新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期尋求推動企業創新、提升產出水平的對策建議。并擬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探析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本文從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個維度出發,探討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在企業類別與行業競爭程度不同的情況下,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的作用差異。通過提高企業會計信息可比性,促進企業開展創新活動。
(2)探析高管團隊異質性對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創新之間關系的影響。本文將高管團隊異質性作為調節變量,從高管團隊年齡異質性、性別異質性、職業背景異質性三方面研究其對會計信息可比性與研發投入和創新產出之間關系的影響,從而優化企業高管團隊結構
..................................
2 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會計信息可比性
會計信息可比性最早由simmons(1967)提出,即在財務報告體系框架下,對于相同或相似的經濟業務或事項,應做出一致的會計計量和披露報告。隨后在1980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給出確切定義,認為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幫助利益相關者對經濟業務進行對比,更為有效地獲取企業的相對性信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在《財務報告概念框架》中將會計信息可比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并在2010年進一步強調了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重要地位。我國對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主要沿用了國際會計準則的相關定義。2006年,我國財政部在《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對會計信息可比性做了具體描述,主要將會計信息可比性分為橫向可比和縱向可比。橫向可比是指在同一時期行業內不同企業在處理相同或相似的經濟業務時,應當采取一致的會計政策,準確反映出同一時期內不同企業的經營情況??v向可比是指同一企業不同時期對相同或相似經濟業務,應當采取一致的會計政策,以便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夠準確判斷企業發展趨勢。
關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度量方法,de franco(2011)根據企業季度股票收益和會計盈余構建了盈余-收益模型,以此來計算會計信息可比性,為公司層面的可比性實證研究提供了技術條件。目前學術界大多采用該模型來計算會計信息可比性,本研究也將采用該模型計算會計信息可比性。
2.1.2 高管團隊
有關高管團隊的概念界定,hambrick(1984)等人最初將參與企業戰略制定、生產運營的高層級管理者定義為高管團隊。隨著高管團隊相關研究的逐漸深入,各國學者的研究視角與企業管理機制不同,學術界對于高管團隊的界定并未得出統一范圍。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國內外學者對高管團隊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種主要是以企業管理層為對象,進行發放問卷調查、深度交流訪談等方式,確定參與企業戰略決策的制定和實際經營管理等一系列重要活動的管理者,將其劃為高管團隊(boker,1997);第二種是將管理者的具體薪酬劃分為不同等級和標準,按照薪酬數額從大到小進行排列,位列前位的界定為高管團隊(peake,2016);第三種是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確定高管團隊。如我國的《公司法》中,將企業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和其他高級經理人員劃分到高管團隊隊伍中(張兆國,2018)。綜上所述,前兩種界定方式與個人主觀意識相關,且數據搜集的難度較大,不具有普遍適用的可行性與客觀性。目前國內學者主要選擇第三種方法對高管團隊進行界定。
..........................
2.2 理論基礎
2.2.1 技術創新理論
技術創新理論最初由schumpeter提出,在他看來,創新是對現有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新的生產函數。同時他將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視為對創新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主體,具有創新精神的管理者通常具有良好的風險承受能力,能夠通過市場前瞻力發掘潛在市場,以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推動企業長遠發展。隨著技術創新理論的深入研究,逐漸產生以下四類學派:(1)新古典學派。當創新市場出現失靈的時候,政府應該采取減免稅收和完善法律等措施扶持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發展。(2)新熊彼特學派。該學派初步建立技術創新的理論框架,探討了新技術推廣以及市場結構等因素與技術創新的關系,證實了技術創新在經濟建設中的決定性地位。(3)制度創新學派。該學派在分析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后,指出制度創新是對經濟組織方式或經營管理方法的改進,通過刺激制度能夠企業的創新能力。(4)國家創新系統學派。國家創新系統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驅動力,它能夠為企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從而保障企業的競爭優勢與國家經濟持續增長。
具體到文中,創新是企業穩步發展、促進價值提升的重要力量,企業增強創新能力有助于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取得優勢地位。但要想實現長遠發展,還需要持續關注創新活動的科學性與前瞻性,依靠人力、物力等資源發掘潛在市場、推動經濟增長,這就關乎到公司治理與人力資本等微觀層面,因此,研究會計信息可比性、高管團隊異質性與企業創新三者關系對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
3 會計信息可比性、高管團隊異質性與企業創新的理論分析
3.1 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影響的理論分析
.................
3.2 高管團隊異質性調節作用分析
........................
4 會計信息可比性、高管團隊異質性與企業創新的實證研究設計
4.1 數據來源
..............................
4.2 變量選取
............................
5 實證結果與分析
5.1 描述性統計分析
.........................................
5.2 相關性分析與多重共線性檢驗
...................
6 促進企業創新的對策建議
6.1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由前文分析可知,企業開展創新的阻礙一方面是因為創新風險高、信息易被低估,導致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另一方面源于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代理問題,管理者的私利行為與職業憂慮會擠占企業的研發投入?;诖耍疚奶岢黾涌旖ㄔO可持續性創新扶持體系、設計科學的高管監督機制兩條對策建議。
6.1.1 加快建設可持續性創新扶持體系
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阻礙創新活動的重要因素。政府應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創新,發揮正向幫扶作用。首先,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扶持企業創新,通過提供低息貸款、加大對企業創新項目的補貼力度等方式,降低創新失敗的成本,釋放企業創新動能。其次,政府可以引導金融市場創新融資模式,暢通企業投融資渠道,通過推進創新要素的合理流動與配置,輸出高質量、結構優的創新產出,發揮金融機構對企業創新效率的保障和推進功能。最后,我國應進一步健全法律法規,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鞏固技術開發者的優勢地位、延長技術生命周期,切實保障企業的科技成果與決策收益,激發創新活力和競爭意識。
6.1.2 設計科學的高管監督機制
通過前文分析發現,公司的管理層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有較大的自主性,通常為防止業績下滑或謀取個人私利而出現“短視行為”與“投機行為”,從而擠占企業的研發投入、影響創新產出質量。一方面,企業應設計科學的高管監督機制,規范管理層的決策流程,謹防潛在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委托代理問題帶來的高成本和效率損失,通過增強組織的學習效應,強化高管對企業創新活動的“投入-產出”系統協調意識,使其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需求和長遠戰略布局,制定有效的創新決策。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制定針對創新活動的績效評價容錯機制,培養高管敢闖“無人區”意識,減輕高風險研發投資導致的創新規避情緒,調動高管的自主能動性和積極性,使其主動吸收外部多樣化知識,提高研發動力與技術能力,發掘潛在市場。
...........................
7 結論
本文在梳理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論、信息不對稱理論、高層梯隊理論和技術創新理論,以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2014-2021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探究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的影響以及高管團隊異質性對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創新關系的調節效應,并進一步分析在異質性視角下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經過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創新呈正相關關系,即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提升研發投入與創新產出,并且這種促進作用在競爭程度較低的行業、非高新技術企業中更為顯著。究其原因,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使企業股東充分洞察和準確甄別管理者行為,避免管理層投機行為。隨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增強,投資者能夠準確判斷企業的經營情況與發展潛力,從而降低融資成本,提高研發投入;同時,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降低經理人惰性心理、提升學習效應,促使其做出科學決策,增強創新產出。
(2)高管團隊年齡異質性削弱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產出的促進作用。高年齡異質性由于認知維度與風險承擔上的差異,在解讀會計信息時就市場環境判斷、技術資源分配等方面出現較大的分歧,影響高管團隊整體協作關系,弱化高管團隊的戰略決斷力,降低創新意愿與產出質量。
(3)高管團隊性別異質性削弱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創新產出的促進作用。相較于男性高管,女性高管更加感性細膩,決策趨于保守,兩者在價值取向與行為模式上的隔閡使得組織內部易產生矛盾沖突,且女性高管的教育背景偏向于社會管理類而非理工科,可能對創新技術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偏低,加大了創新項目的決策難度,導致創新產出質量較差。
(4)高管團隊職業背景異質性削弱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產出的促進作用。高管團隊職業背景異質性能夠聚合豐富的專業技能和社會網絡,通過跨學科知識共享與促進企業信息流動,為組織帶來科學的信息處理視角與方式,進而提升財務報表質量、降低融資成本。同時,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能夠使高管對信息變化更加敏感,通過全方位綜合市場信息做出最優策略,促進創新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