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探討

本文是一篇會計論文研究,本文在總結部分國內外學者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研究成果現狀的基礎上,以 mm 石化公司為例,對我國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分析,為完善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措施。通過本課題研究探討,旨在從實踐上為提高我國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提供指導,從理論上為推動我國環境會計探索及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但由于自身專業知識體系及業務能力水平有限,文中案例數據重要來源于間接經驗,這些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案例分析的透徹性及觀點說服力,理論研究還有待加深,今后將繼續在這方面加強,不斷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和業務實踐水平。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
1.2.1 關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的研究
西方發達國家關于環境會計理論研究比較早,其中最具標志性的就是 20 世紀70 年代初期比蒙斯(f.a.beamse)的《控制污染的社會成本轉換研究》和馬林(j.j.marlin)的《污染的會計問題》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的問世,引領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學者對環境會計理論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礎。dennis m patten 等(2014)分析指出財務報告中應披露企業的環境風險、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環境污染治理情況說明等內容。jerry g. kreuze(2014)提出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應包括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資源節約及廢物的回收利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具體影響、企業履行環保責任支出、環保收益、環保罰款等內容。patten 等(2014)認為披露的內容應包括環境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三廢排放及治理情況等。wiseman(2014)認為環境財務、環境事故以及環境污染等方面的信息是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內容。a.h. fatima 等(2015)將披露內容分成 9 類 46 個項目,并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做了橫向縱向的比較研究。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國外研究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進行了分類和規范,研究較全面。
相比之下,我國環境會計相關的理論研究時間不長。以 90 年代初期國內學者葛家澍和李若山發表的《九十年代西方會計理論的一個新思潮——綠色會計理論》為標志,環境會計理論正式引入我國,并自此成為國內學者研究熱點。但目前為止,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環境會計相關理論研究成果還是甚少。王軍會等(2012)經過分析研究指出企業在缺少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一般都是“報喜不報憂”,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更多側重于對企業有利的信息,而對于企業造成的環境問題及相關處罰等負面信息則避之不談,片面性較強,建議充分參考《企業環境報告書編制指南》,要求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發布環境報告書。但至于環境報告書應披露哪些具體內容及標準規范并未詳細提及。米志強等(2014)等認為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重點應放在環境資產、環境負債和環境風險等方面。劉金彬(2016)分析指出要全面披露企業環保理念、目標、政策以及環境績效等信息。王娟娟(2016)分析指出我國目前尚未全面實施環境會計信息強制性披露制度,沒有統一標準,導致企業環境會計信息不具有橫向可比性,涵蓋的信息片面、局限等問題,但至于如何規范并沒有提出相對明確的對策。羅群等(2017)研究認為,針對缺乏系統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導致了重污染企業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隨意性較大,信息質量低,建議建立重污染企業強制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機制。劉翠英等(2018)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重污染企業均進行環境信息披露,但披露的內容存在顯著差別,并分析提出相關的規范性標準。
............................
2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概述
2.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2.1.1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定義
(1)重污染企業的定義
重污染企業主要指的是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有重金屬、危險廢物、放射性物質產生,帶來廢水、廢氣、廢渣、噪聲等污染源,給環境帶來嚴重影響破壞的各類產業活動單位,主要分布在火電、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冶金、化工、石化、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制革和采礦業等 16 類重污染行業。
20 世紀以來,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尤其進入 80 年代后,環境問題由區域性問題上升為全球性問題,受到全球的高度關注。企業也開始嘗試著在原有傳統會計基礎上通過使用新的會計方法對企業的環境信息進行核算,這同時也促進了環境會計的發展,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環境會計,作為一門學科,它是涉及到會計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科學工程等諸多學科的一門交叉學科。作為會計的一個新型分支,它也稱為“綠色會計”,是以傳統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環境法律法規為依據,以貨幣計量手段為主、其他計量手段為輔,對特定經濟主體業務活動涉及的環境污染、開發、防治所耗成本及環境收益等要素進行核算,從而使企業各利益關聯各方全面評價企業經濟效益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它將會計主題延伸到會計和環境之間的關系,重點計量和揭示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給環境帶來的經濟后果,相對于以單一的經濟利益為中心的傳統會計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通過對企業的社會價值進行有效管理,促進協調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2.2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影響因素
2.2.1 國家政府監管力度
環保問題是全世界各國政府共同關注的問題。國家制定出臺環境保護和環境信息披露相關的政策法規對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有著重要的影響。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日本政府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的監督與管控,制定《環境基本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各種環境法律法規 7000 余種,是最先建立健全與環境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的國家。自 2000 年起,相繼出臺了《環境報告書(2000)》、《環境會計指南》系列,目前在用的是《環境會計指南(2012)》,這些不僅為日本環境保護工作創造良好優越的法律環境,還能促使企業主動披露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據日本相關調查,公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企業數量及披露的信息數量、質量等都逐年呈上升趨勢,而且上市公司更加重視這項工作。
近 10 年來,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這離不開政府的宏觀管控。因此,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就是國家政府的監管力度。
...............................
3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介紹
3.1 公司背景介紹
................................
3.2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情況
.......................
4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及原因分析
4.1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要問題
4.1.1 披露動機意愿不強
.....................................
4.1.2 披露側重于定性信息,量化信息偏少
........................................
5 完善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5.1.1 增強法律責任
作為重污染企業,mm 石化公司在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應保持高度謹慎,2013年重大事故是現場處置人員違規違章作業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這深刻的經驗教訓就是法律意識薄弱,因此企業要時刻保持強有力的法律責任意識,要充分意識到潛在的風險隱患,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一方面加強宣傳環境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政府通過制定頒布法規政策,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并加大環境保護法的宣傳力度,強化企業環保法律意識及責任,引導企業關注社會環境,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制定以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質量為主要考核內容的獎懲制度。關于這點國外有成功的經驗,比如:日本設置的每年度的“環境報告書獎”、澳大利亞設置的“會計年報獎”,我國政府可以通過設置如環保基金、稅收優惠政策、環保補貼款、環境污染罰款、排污費等的獎懲項目,建立科學的獎懲制度,這對激勵企業主動披露環境會計信息,重視環境問題以及增加環保事業投入等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5.1.2 增強道德責任
................................
6 結語
本文在總結部分國內外學者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研究成果現狀的基礎上,以 mm 石化公司為例,對我國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分析,為完善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議措施。
首先,關于選題研究背景、意義及研究現狀進行剖析,確定本文研究思路與方法,并構建本文框架。
其次,針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理論進行概述,包括相關定義的界定,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目標、內容和方式以及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特征、主要影響因素進行闡述,并針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社會責任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制度理論等主要理論進行匯總,以此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鋪墊。
接著,針對 mm 石化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進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披露動機意愿不強、披露側重于定性信息、披露信息缺乏可比性以及披露可靠性不足等主要問題,并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
最后,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從企業層面、社會層面和國家政府層面提出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強化監管部門和中介機構及社會公眾的監督力度、加強環境會計信息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等系列可行性建議措施。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討,旨在從實踐上為提高我國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推行提供指導,從理論上為推動我國環境會計探索及重污染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但由于自身專業知識體系及業務能力水平有限,文中案例數據重要來源于間接經驗,這些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案例分析的透徹性及觀點說服力,理論研究還有待加深,今后將繼續在這方面加強,不斷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和業務實踐水平。
參考文獻(略)
本文收集整理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