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考核、研發操縱與企業價值

本文是一篇財務管理論文,本文選取2008-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究了eva考核實施后,是否存在企業進行研發操縱而迎合考核指標的問題,驗證eva考核對企業價值是否有激勵效果,以及探討企業研發操縱行為是否會對eva考核激勵效果造成影響。
1緒論
1.1研究背景
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強調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占據核心地位,其中企業技術創新是推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的重要一環。依據《202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公布的信息,2020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平均值達到1.41%,雖有上漲趨勢,但美國等發達國家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一般為3%以上,與之相比,中國企業研發投入仍然需要提升。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創新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除了研發投入不足問題,近些年研發操縱問題也日益顯現。已有學者研究發現,企業管理者為達到自利目的,會選擇進行迎合式研發,甚至進行虛假研發,其動機包括得到高新企業認定、獲取創新補助、緩解融資壓力以及減少稅負[4]等。
財務管理論文怎么寫
研發操縱行為源于企業研發過程中存在的嚴重信息不對稱,這導致研發操縱行為得不到有效的識別和監督,研發過程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證。研發操縱給企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比研發投入不足更大。企業在研發投入處于較低水平時,如果出于某種動機出現研發操縱問題,雖然表面上研發投入水平提高,但其會計信息可靠性會下降,還會浪費企業資源、降低企業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影響企業未來業績,最終影響企業長久發展。由此可見,在創新激勵政策或業績考核下(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為了保證激勵效果,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對企業研發操縱行為的識別與監管變得尤為重要。
國務院國資委于2009年頒布新版《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考核辦法》),首次將經濟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作為核心考核指標,考核對象為全部中央企業,以此引導央企高管關注企業的長期價值而不是局限于短期企業績效。《考核辦法》中的計算細則指出,eva值為稅后凈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間的差額,其中稅后凈營業利潤為凈利潤與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相加之和,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指出,企業的研究開發支出可以作為會計調整項加回到凈利潤中,最終提高所計算出的eva值,旨在激勵高管做出加強研發創新的決策。eva考核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企業對于研發投入的態度,將研發投入視為一項投資,提升企業價值。
....................................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1)豐富了eva考核機制對企業研發投入激勵效果的研究。目前鮮有學者研究eva考核對于研發投入是否存在過度激勵問題。本文將視角鎖定于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性較高的研發操縱行為,考察了eva考核與研發操縱的相關性,拓展了績效考核對管理人員行為影響的研究。
(2)拓展了企業研發操縱驅動因素的研究。現有研究多集中于減稅激勵,高新企業認定等驅動因素,基于企業凈利潤驅使層面分析研發操縱行為存在的原因。本文從業績考核驅動因素角度出發,對研發操縱行為相關研究在理論層面進行了深化。
(3)有助于補充eva考核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的研究。近年學者們對于eva考核引導高管進行價值創造的研究,多數集中于討論eva考核與企業過度投資、投資不足與企業價值的關系,而本文以研發操縱作為中介變量,探討了eva考核是否會提升企業價值。
1.2.2實踐意義
(1)央企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自然成為企業研發創新的主力軍,因此,深入研究并不斷完善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以及薪酬激勵制度,形成正向、真實、有效的創新激勵體系至關重要。本研究有利于國務院國資委意識到研發激勵背后存在企業迎合式研發或虛假研發的可能性,從而優化考核機制,調整監管范圍和力度,保證創新激勵體系良性、穩步運行。
(2)由點及面,通過剖析創新激勵可能存在的問題,本研究利于國務院國資委進一步把握企業經營中的代理問題,針對代理問題不僅需要通過考核來將企業管理者與所有者的目標保持最大程度的一致性,還需要注重監管在信息不對稱背景下考核機制可能會引發的管理者虛假迎合考核指標的行為。
..................................
2文獻綜述
2.1 eva考核對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
schumpeter(1942)最早開啟了對企業研發投入影響因素的研究。之后關于影響創新投入因素的研究大量涌現。因為創新活動收益滯后期長、失敗率高、風險大,所以高管傾向于選擇保守的投資策略,減少研究開發投入量來保證短期業績。另外,因為研發創新存在搭便車現象,率先做出技術創新的企業難以獲得研發活動本應帶來的全部價值,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的積極性降低。為緩解此矛盾,國務院國資委于2010年將eva指標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考核體系中,此后,學者們便開始研究eva考核機制會對企業的研發活動產生何種影響。
關于eva考核與研發活動的研究,多數集中于eva考核對研發投入量的影響。hatfield(2002)通過理論分析,論證了eva考核可以改變企業對于研發投入的認識,將研發投入看作為長遠投資,以此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池國華等(2016)研究了eva考核對企業自主創新是否具有促進作用,結果表明eva考核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研發投入量以及專利申請量。郝婷等(2017)探究了eva考核是否會激勵管理者提高研發投入,采用雙重差分法消除了時間趨勢可能會對檢驗結果產生的不利影響,檢驗結果為中央企業在實施eva考核之后,相對于未實施的企業,其研發投入量有了明顯的提升,此結果表明eva考核可激勵央企加大研發投入量;在此之外,其將企業樣本以是否為高新技術企業分為兩組,分組檢驗eva考核的激勵效果,檢驗結果為eva考核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有明顯的激勵作用,但是對普通行業企業的激勵作用并不明顯。魯冰等(2015)從產品市場競爭環境視角出發,研究eva考核對企業研發活動的影響,以行業內主營業務收入的赫芬達爾指數的高低為標準,把研究樣本劃分成高、低市場競爭兩個樣本組,以此檢驗eva考核在不同產品市場競爭環境中是否具有不同的激勵效果,結果表明在高程度產品市場競爭環境中,eva考核對研發投入的激勵效果更加顯著,即產品市場競爭發揮了調節效應。
.............................
2.2研發操縱的類型、動機及制約因素
2.2.1研發操縱類型與相應動機
關于企業的研發操縱行為,目前的相關研究已較為豐富。研發操縱行為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包括提高研發支出的正向操縱、削減研發支出的負向操縱以及人為調控研發資本化、費用化支出比例的操縱,其三種操縱類型背后存在著不同的動機,企業管理者出于不同的目的,會選擇不同的研發操縱方式。
(1)正向研發操縱
正向研發操縱指的是企業為達到自身目的,進行迎合式研發行為,甚至進行虛假研發行為,虛增研發投入量。比如通過招聘兼職、顧問等形式,掛名一部分并不進行實際研究開發工作的人員,購置并不投入實際運營的研發設備充當門面,以實際業務活動來虛增研發投入,或者故意將研發費用錯誤分類,把原本不是研發支出的項目歸結為研究開發支出,此類行為僅是在會計賬目上提高了企業的研發支出,在企業的研發活動中不會發揮實際作用。
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正向研發操縱的重要動機之一。企業如果能夠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可享受省、市級科技部門給予的政府補貼以及稅收優惠政策。tong(2014)認為,企業在研發創新過程中,在“實質性創新”行為之外,還存在一些研發項目并不是為了創新,而是為了獲取其他利益,即存在“策略性創新”行為。楊國超等(2017)研究發現,《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認定辦法》)確立了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這一“一刀切”的硬性認定門檻,在其認定門檻下,按研發與收入之比分布的企業數量在法規門檻附近出現聚集現象,此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可證明企業研發操縱行為是存在的。苑澤明等(2020)在此基礎上探究了企業是否會通過研發操縱來獲得創新補助,結果為企業如果在上一期進行更高程度的研發操縱,其在下一期便會得到相應更高的創新補助,說明企業會進行研發操縱來獲取補助。
..................................
3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3.1相關概念
3.1.1經濟增加值(eva)
......................
3.1.2企業價值
................................
4研究設計
4.1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
4.2變量定義與測度
...............................................
4.3模型設定
............................................
5實證分析
5.1描述性統計
表5.1為樣本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研發操縱最小值為-3.0225,最大值為14.2381,說明企業中存在負向操縱與正向操縱。其均值為-0.0951,中位數為-0.1856,兩者均為負數,表明在研發操縱中,負向操縱占更高比例。樣本中企業價值平均值為2.1386,最小值為0.7429,最大值為31.4002,標準差為1.4296,這說明企業價值在不同企業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5.2相關性分析
.....................................
5.3回歸分析
..............................
6研究結論與建議
6.1研究結論
本文選取2008-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探究了eva考核實施后,是否存在企業進行研發操縱而迎合考核指標的問題,驗證eva考核對企業價值是否有激勵效果,以及探討企業研發操縱行為是否會對eva考核激勵效果造成影響,即探討研發操縱在eva考核與企業價值之間是否發揮中介效應,結論如下:
(1)eva考核引發了央企的研發操縱行為。具體表現為eva考核阻止了央企研發操縱程度原本隨時間下降的趨勢。通過對研發操縱的度量以及統計分析后發現,在eva考核實施期前,部分央企和民企都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研發操縱現象,隨著時間的推進,正向、負向研發操縱都呈現出下降趨勢,在eva考核實施之后,相對于民企,央企的正向研發操縱的下降程度變低。可以表明,eva考核引發了一些央企進行正向研發操縱或者提升、保留了原來的正向研發操縱程度,另一方面,eva考核對于負向研發操縱則沒有顯著的影響。由此可進一步說明,eva考核制度使存在研發操縱現象的企業傾向于利用eva值計算公式中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虛增研發投入以此迎合eva考核指標,而不是削減研發投入來達到“保盈”目的。
(2)eva考核整體上抑制了央企的企業價值提升。具體表現為eva考核抑制了央企企業價值原本隨時間上升的趨勢。央企和民企的企業價值整體上在eva考核實施前后均呈上升趨勢,但eva考核實施之后,相對于民企,央企的企業價值提升幅度降低。將eva值納入考核標準,初衷是通過考核引導企業管理者更加關注企業長期的價值創造。在理論上,eva考核指標可以倒逼企業管理者在經營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盈利,還要注重對資本成本的補償,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但在實際中,因為考核壓力或者薪酬獎勵,部分管理者可能會通過研發操縱等盈余管理行為來迎合eva考核,以此帶來的eva值的提升并不會讓企業創造價值,反而會造成的資源浪費或會計信息失真損害企業的價值創造。因此,如果在考核中無法保障eva指標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那么因管理者迎合考核而帶來的eva值虛假提高,是無助于提高企業價值的,甚至反而會給企業價值帶來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略)